卡片筆記寫作法改怎么用?
卡片是什么?
卡片的原理特別的簡單,它就是一個最小的理解單元。小到不能再小了,不能往下拆解了。
卡片的組成
一張卡片一共有三個部分組成:核心概念、個人體驗、行動指南。
碰到一個知識點,一定要用自己的話把這個知識點再說一遍,這個就叫核心概念。為了統(tǒng)一標準,我還給這個核心概念做了一個固定句式【它不是什么而是什么】就是當你說它是什么的時候,你最好也寫下它不是什么。
舉個例子:
我昨天和靠譜有段對話是,我是個行為風(fēng)格內(nèi)向,但是行為表現(xiàn)外向的人;放到這個句式里面就是,畫說不是一個外向的人,因為他平時特喜歡獨處,喜歡一個人靜靜思考,而是一個內(nèi)向的人,他的嘻嘻哈哈只是他的行為表現(xiàn)而已。
當我們能講明白不是而是的時候,我們就把自己的認知從原來的起點拉升到了新的起點,這個描述本身就創(chuàng)造了一個學(xué)習(xí)的能量。
那么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,把這個概念和個人以往的經(jīng)驗/體驗進行勾連。
比如說在《游戲力》這本書里面第一章,科恩博士就說他有一次犯過一個錯,跟他的朋友講,他跟小朋友說來我們現(xiàn)在玩游戲,現(xiàn)在來你是小龍分三組,有小朋友聽完都懵逼了完全不知道要干嘛,正巧他太太是一個游戲的玩家,她走過來對小朋友說“小朋友們,我喊開始你們就往那跑,你們?nèi)齻€誰先跑到誰就贏了”小朋友們-下就明白了,立馬跑過去。
這就是個人經(jīng)驗/體驗,一旦我們把概念和過去的經(jīng)驗體驗做了勾連,就能把這個想法進一步固化下來。
最后是要有一個具體的行動導(dǎo)向。
請注意這個導(dǎo)向并不意味著馬上就要去做,而是說以后發(fā)生什么情況的時候,我這么做,比如以后當我想和一個人成為好朋友的時候,我就會仔細的觀察他;我就想到了我之前上DISC的線下課程,我有-個老師,他平時上課的時候,課上表現(xiàn)是很活潑、表情很夸張、聲音很大、肢體語言都很豐富的那種,但是下了課之后,他就很喜歡趁著大家不注意,溜回自己房間,等到下節(jié)課再回來,如果接下來沒有他的課了,他可能就晚飯才出現(xiàn),那我就知道了他也是行為風(fēng)格內(nèi)向的人。
到這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一張卡片很簡單,就是我讀書讀到有什么概念的時候,就停下來,可以手寫可以用軟件,然后把一個概念用這三個東西寫出來,它不是什么而是什么;我與之相關(guān)的體驗經(jīng)驗是什么以及后面如果遇到這個事情,我會怎么做。
這就是一張卡片,這個卡片我不建議你寫太長,我覺得寫上個150-300字就可以了。不要把它寫成一篇文章,因為寫太長了,你會煩,會持續(xù)不下去,到時候你就會覺得讀一本書怎么這么累。這也源于我的個觀察,我是去年12月開始嘗試使用這個方法的,一直到今年年后,這個方法才逐漸成型,在這期間我有組了一個共讀群和7個伙伴一起實踐這個方法,那些寫長文卡片的朋友(超過500字的),幾乎全軍覆沒,要么就是一本書寫一張,然后過個一兩周就全忘了。
我認為一本書你能帶走5-10張卡片,就很厲害了,總比你看完一大本書,只有一句話有一個概念,然后一兩周以后都忘記強吧,同時精煉自己的文字也是一種思考的梳理。
卡片就像學(xué)習(xí)中的釘子,有一個是一個。到這,我想你可以理解什么是卡片了。
評論0